原创 2016-06-07 陈小状
一直以来我们都接受这样的理念,律师不能给当事人承诺办案结果,所以我们面对当事人询问时最终结果时,都十分谨慎,尽量把风险全部提前告知。
我们最爱用医生做比喻,去医院看病。
医生也不承诺治疗结果,并且在麻醉前手术前给你签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告知书。
(各种风险看看都吓死了)
然后巴拉巴拉各种专业分析为什么不能给胜诉承诺的原因,以防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引起当事人的投诉。
但是一旦过于小心会把当事人吓跑,要么放弃诉讼,要么更换律师,总之案件就此旁落。
当事人在找律师咨询的时候,一般都是心事重重,愁容满面,就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律师身上,这时候你告诉他各种有可能得不到支持的风险,他不是更加心塞失望嘛。
但是如何给当事人信心但又不承诺办案结果,这样之间的尺度如何把握呢。
我们可以学习以下案例
一位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涉案金额有60多万,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哥们找到第一个律师的时候,律师表情淡漠(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摆高自己的姿态),精神萎靡不振(一看就是被生活和工作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然后讲话小心翼翼,十分保守,他皱着眉头缓缓的说:这个案子努努力可以判十年以上。
当事人问:“那要是放着不管呢?”
他说:“也得十年以上。”
当事人:......
这哥们实在想不明白找这位律师的意义在哪里,于是,就找到了第二个律师。
第二个律师神采奕奕,坐在那里稳如泰山,讲起话来铿锵有力气势十足,当事人一下就觉得找到了救星,第二个律师听完案件和看完材料后,先分析了下事实,把难点指了出来,然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个案子最好的结果是检察院撤诉,案件退回到公安消化掉,中间的结果是缓刑,最坏的结果就是十年以上,我们往最好的结果去争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
当事人听到这样的话,瞬间感觉充满了希望,顺利办理了委托。
事实上,该律师也没有对当事人做出任何承诺。后面的办案也达到了中间的结果,但这对当事人来讲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如果说前期体现的是接案技巧,那么后面的办案结果就是律师专业能力的充分体现。
通过这个案例
我们发现拿下当事人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是一定要自信
自信,不但是对法律知识的熟练、专业,还要把这种自信通过语言、神态等传递给当事人。让当事人对律师产生信任感,如遇到救星一般。当然,对当事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期望绝不要承诺,但当事人通常都会让你给下一个结论,可以提出一个最佳方案,相反,最佳方案是符合当事人根本利益,对自己的当事人最为有利的方案。尽管最佳方案并不总是能够实现,但谈判前,与当事人确定谈判协议的最佳方案仍然具有较大意义,特别是谈判出现僵局时,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为当事人指明目标,避免当事人对前景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
当然再多的技巧也得建立在一定的专业能力上,当事人咨询问题都很实际,很有针对性,任何闪烁其词或言之无物的回答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客户对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就要求律师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对证据的判断,对事实的归纳概括,对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在给当事人分析案子的时候,首先指出案子的难点,然后指出突破口和解决方案。当然对案件的法律分析不能太详尽,以免让客户抛开你直接操作。在接案的过程中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但是也要表现出很忙并不差这一个业务的成功律师。
“接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战术。”
纵然你学富五车,没有案子也是空学一身好武艺,不能施展。很多初执业律师有畏难情绪。办不好怎么办。不要怕。先接下来再说。你有大量的时间去查法条、查判例,实在不行你可以和老律师合办案件。这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让当事人把案子交给你。
其它公号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创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