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7
HR-LAW出品
1【4月深圳】用工中的50个典型疑难问题及实务操作
(图片为3月深圳课程现场)
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法律风险无处不在,本课程由劳动法领域极具经验的资深法官主讲,结合审判实践,从裁判者角度出发,精心设计五大专题,为您精解用工中的50个典型疑难问题并提供法律风险防范解决方案,纯干货、全实务课程,对用人单位用工及劳动法从业者极具指导作用。本次课程安排互动环节,学员有机会和资深法官、律师现场互动交流,HR及法律工作者必修!
课程主讲老师
课程主讲:黄振东法官
黄振东,资深劳动争议法官,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庭审判长,武汉大学民商法和香港大学普通法双硕士,长期从事劳动争议审判,在《法学杂志》、《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中国劳动》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评比中获奖,对劳动争议审判有深厚的造诣,实践经验丰富。
互动答疑:李迎春律师、黄振东法官
李迎春,专业劳动法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专家团特邀专家,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饭店协会法律专家委员会专家、高级顾问,广东省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成员,实务经验丰富,曾任深圳律协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多本劳动法实务著作。
课程内容(黄振东法官主讲):
一、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十大问题与计算规则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如何确定;
2、哪些情况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只从2008年1月1日起计算?
3、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如何确定?哪些项目可以不计入计算基数?
4、经济补偿金是否最多只支持12个月?
5、劳动者工作年限跨越08年1月1日前后,工作年限和计算基数如何分段计算?
6、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怎么计算?
7、如果劳动者工作年限超过20年被违法解雇,赔偿金是按照实际年限的2倍计算还是最多支持12个月的2倍?计算基数是否统一按照不超过社平工资3倍计算?
8、劳动者不要赔偿金而是要继续履行合同(恢复劳动关系),法院会怎么处理?
9、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在职期间每年年底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是否可不再支付经济补偿?
10、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双方协议约定的经济补偿金低于法定的补偿金标准,劳动者能否事后反悔再主张差额?
二、年终奖支付中的十大争议与法律风险控制
1、年终奖的法律性质、支付年终奖是否属法定义务;
2、当年年终奖能否安排在次年年中发放?新入职员工,年终奖也应发?
3、劳动者主张年终奖的举证责任;
4、离职员工能否以其他员工已发年终奖为由或以同工同酬原则要求获得年终奖?
5、劳动者能否以用人单位存在年终奖发放惯例(比如前几年都发过)为由主张年终奖?
6、员工提前离职,年终奖是否应当发放?如何发放?
7、规章制度规定员工在发放年终奖前离职不享受年终奖是否有效?
8、年终奖是否计入二倍工资、代通知金、和经济补偿基数;
9、员工主张年终奖的仲裁时效;
10、如何设计年终奖规则才可防范提前离职员工主张年终奖?
三、带薪年休假中的十大争议与实务操作
1、年休假的享受条件;
2、工作年限与年休假天数的关系;
3、年休假计算中的累计工作年限与连续工作年限的理解运用;
4、新进单位当年度年休假天数的折算方法;
5、离职时当年度年休假天数的折算方法;
6、年休假与法定休假日、公休日、事假、病假、产假、探亲假等假期竞合时的处理;
7、未安排年休假的工资报酬折算方法;
8、年休假工资追溯期限;
9、离职时员工多休的年休假天数能否扣回;
10、超过法定年休假天数的福利年休假未休是否也要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如何约定才能防范风险?
四、竞业限制中的十大法律争议与法律风险防范
1、可以与哪些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2、竞业限制协议未约定补偿金是否有效;
3、补偿金约定过低或违约金约定过高的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
4、用人单位约定月工资中已包含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效力;
5、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但员工已履行协议是否需支付补偿及员工不履行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承担违约责任;
6、用人单位违法解雇员工,员工可否不再履行竞业限制协议?
7、员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8、用人单位可否单方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有何风险?如何防范?
9、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单位如何取证?
10、深圳对竞业限制有哪些特殊规定?
五、工伤赔偿中的十大争议与处理规则
1、用人单位购买商业保险能否抵消部分工伤保险责任?如何防范风险?
2、劳动者假冒身份入职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3、工伤停工留薪期工资如何计算?是否含加班费?停工留薪期护理费按什么标准支付?
4、员工发生工伤后能否调岗?如何调岗?工伤职工违纪如何处理?
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私下签订工伤赔偿协议后劳动者能否反悔?
6、员工工伤复发如何处理?公司还需承担什么费用?
7、用人单位对伤残等级有异议如何处理?
8、工伤职工要求精神损失(精神抚慰金)能否支持?法院按什么标准判?
9、退休返聘人员发生“工伤”怎么处理?公司按什么标准赔偿?如何防范这类风险?
10、劳动者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社保部门不再受理工伤认定,劳动者能否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