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律师简介 | 法治新闻 | 法律文书 | 律师文集 | 诉讼指南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服务
项目
|
| | | | | | | | | |
刑事辩护   法律顾问   公司企业   劳动工伤   房产物权   合同债权   家庭婚姻   金融证券   知识产权   交通侵权   法律咨询
律师文集

同是青年律师 为什么掌握这三种思维的人更容易成功?


原创 2016-08-21 余朋铭 天同诉讼圈

文/余朋铭 无讼合作负责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华政的同学聚会,大部分当年的同学都选择了律师这条路。但是几年过去了,我发现当年起跑线差不多的同班同学,在经历几年工作之后,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有的人独立执业了,一直在发愁案源;而有的人已经做了很多大项目,甚至快要当上合伙人。

尽管大家度过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但结果却完全不同。就像下面这张图。

面对这样的结果,你可能只是会感慨一下——但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成长呢?

当我观察那些优秀的人的时候,我意识到他们和其他人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不同点。而这三点,决定了你是持续成长,还是停滞不前。

他们分别是:

心智——你选择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思维——你有没有刻意地练习并持续积累。

方法——你有没有掌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这三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心智

先问一个问题:当你的合伙人给你布置一个案例检索的任务时,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无论你承不承认,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主动』或『被动』地做选择。而每个你所做的选择,都是在分配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这一个个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你现在的结果与处境。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选择』这件事——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

讲到这里,我会推荐你看一篇文章,标题叫——《这6件小事,能帮你干掉80%的无用功》。里面有一段话,非常震撼:

『大多数人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比如学习时间管理,却很少花时间去学习如何筛选高价值的事,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妨观察一下身边那些优秀人士,他们的做事速度往往并没有比你快出很多,可他们更善于判断什么是值得他们花时间的问题。』

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的。理解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就是『Why→How→What』,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就像下面这张图——

大多数人将注意力聚焦在『做什么』上面,极少数人关注『为什么』。回到开头的例子,当老板给你布置一个案例检索的任务时,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去哪里查』(也就是要『做什么』)——然后你就会开始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

当你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你其实是在被『选择』——我已经做过很多类似的检索啦,这么做一定没错……

更不要提,很多时候你会『选择』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你『很可能明知并不重要』的事情上——凑热闹,刷微博起哄,在群里和别人进行没有结果的争论……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成长中的一个常态。但当你意识到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时,我会建议你认真考虑每一件事情的『Why』。以案例检索为例,你需要先梳理清楚这个检索的目的,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检索网络,最后才是选择去『哪里查』。

这些不断的思考,会最终帮助你作出更好的『选择』。

第二个概念:思维

我相信你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当你在做一件自己做过很多遍的事情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路径依赖,然后陷入一种『非常爽』的状态。就比如来了个案子,你发现是一个过去曾经做过的劳动争议案件,然后你就不假思索,按照过去的做法开始进行了……

这种状态,就像是你一直在玩儿一个游戏,你玩儿得非常熟练,然后你一直玩儿一直玩儿……很可能最后你玩游戏的时间和职业玩家差不了多少,但奇怪的是,别人不断成长,成为世界冠军,而你还是只会那么一点套路。

同样的逻辑放在业务上也是一样——你发现自己做的业务量也并不比其他人少,但感觉别人成长就很快,自己似乎就会遇到一个天花板,再也升不上去了。

畅销书作家MalcolmGladwell在他的一本书《异类》中曾经提到,成功的人都符合一个理论——『一万小时理论』,也就是投入一万个小时到某件事中,就容易成功。但这个理论并无法解释一个事实——就是其实很多人都在很多事情上投入过一万小时,但成就却并不相同。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时间的投入』只是表象,核心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进行『刻意的自我训练』。

所谓『刻意的自我训练』,就是指——把时间放在自己『不会』的事情上,不停练习。

在这个事情上,你应该听过一个概念——舒适区。

大部分人所谓的学习,其实就是不断在舒适区里呆着,不断重复过去已经完成过的事情——然而学习注定是困难的,你要先承认这个前提,然后勇敢地『跳出舒适区』,才有机会获得新的收获。

所谓『刻意』,就意味着你要『克服舒适的感觉』。所以一旦你做一件事情觉得很『爽』,很可能就说明你已经陷入了『舒适区』。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在『自我训练』上,还有另外一个概念——

我们大多数时候的所谓学习,都是在『输入』信息,然后『处理』信息。但只是把各种各样的信息烂在肚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能够形成『自我训练』闭环的一个关键手段,就是——『输出』。唯有『输出』自己的理解,你才有机会获取反馈,而这个反馈会成为新的『输入』,帮助你更好地成长。

一个最简单的『输出』方法,就是写文章——你不一定总有机会通过案子『输出』自己的成果,但只要你主动分享,其实就是在『刻意地自我训练』。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从写文章做起。

第三个概念:方法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很有道理,但面对新问题时,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接触过很多很厉害的人——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很厉害,往往是因为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能力,得到了成长。

我发现,当他们面对新问题时,总是会很有体系地先分析问题,然后找出关键点,最后拆分小项,——击破。这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是——『结构化思维』。

不论是解决问题、面临选择还是与人沟通,他们总能够找到一个结构,将所有的碎片信息放进去——这就能够大大减轻大脑的负担,更容易地解决问题。

这个概念来自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的一个员工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就是详细阐述了这套结构化思维方法论。

所谓金字塔原理,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当你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一定不要陷入细节,要先『思考框架』。其实很多思维框架都是现成的。比如:

当你安排自己的工作时,可以用『矩阵图』。

当你需要梳理流程时,可以用『流程图』

当你需要梳理结构时,可以用『结构图』

但厘清思路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当你在梳理要点时,需要注意一个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你需要不停问自己:

我是不是把所有可能因素都考虑到了?

这些因素之间有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举个例子,比如我经常发现律师会在群里发出这样的内容『寻找XX地律师调取XX档案』,也就是想要异地调档。过去的做法是托人问,发群里,或者自己跑过去,又麻烦又费时间。

那针对这个事情,我就梳理出这样的结构——

最终根据这个框架,我们做了一个专门帮助律师进行异地查档的产品——无讼合作。

针对地域——我们实现了律师需求『根据地域自动推送』的功能

针对身份——我们要求每个接单律师必须实名注册『无讼名片』

针对信任——你可以先把钱款托管在无讼平台,完成再给钱

有了这个框架之后,具体每一个场景下的细分手段就会非常清晰,也更加方便思考。

总结一下——

1.结构化思维几乎是最值得刻意训练的能力

2.先不要马上进入细节,而要先思考框架

3.尽量符合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如果不能,至少也符合CE(完全穷尽)

最后回顾——

这三个概念分别是:

1.心智——你需要学会判断,『主动选择』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2.思维——你需要跳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的自我训练』

3.方法 ——你需要学会用『结构化的思维』,全面思考问题

还是那句话——不论你接不接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选择。

前文提到的用来解决律师异地查档难题的产品就叫『无讼合作』,通过它发单,1分钟就能找到律师应征。


上一篇 讨债是一场法律的博弈,一步错步步错
下一篇 投资人并不知道的注册资本的三大陷阱
首席律师曾永前
执业宗旨

网站公告
广东省各级人民法院地址电话
本网站聘请珠三角各界知名人士成立专家
三十多家知名单位祝贺本网站列百度排名
50多家知名企业社团热烈祝贺本网站参与
获得减刑的田某向东莞市中级法院赠送锦
获得减刑的田某向曾永前律师赠送铜匾
联系我们

曾永前律师咨询热线:13415986226、13377787158
办公电话:0769-23039552 
传真:0769-22029108 
QQ:763096604
Email:zengyongqian@126.com
网址:www.dg148.net ,   www.zengyongqianlawyer.cn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63号鸿福广场A座鸿福商务写字楼22楼    广东宏尚律师事务所

乘车路线
公交路线:
1、乘公汽C1、L1、L4、2、39、X1到“鸿福路口”站下, 步行至鸿福广场新城市酒店A座22楼;
2、乘公汽8、14、24、31、47、59到“电信局”站下,步行至鸿福广场新城市酒店A座22楼;
3、乘公汽3、14、47、X13到“上边甲”站下,步行至鸿福广场新城市酒店A座22楼...更多>>
友情链接: 百度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东莞第一人民法院 东莞第二人民法院
东莞律师网、东莞法律咨询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03594号    网址:zengyongqianlawyer.cn 联系人:曾律师 技术支持:天鸿网络